下一代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家”在哪里?专(3)
自2018年3月以来,这些仪器几乎一刻不停地收集着各项数据。最终,选址团队将这些数据整理成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冷湖台址区域的优质晴夜时间(天文上的测光夜)占比达70%,外加大约15%的部分有云的光谱观时间,每年天文观测可用的时间达300天。冷湖地区属极度干旱地区。有研究显示,在过去60年中,冷湖的年均降水12毫米,但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
我们的分析印证了历史资料的统计结论,这里夜间可沉降水汽柱密度在2毫米以下的时间占比优于美国的Mauna Kea天文台(54%),远低于智利和其他地区的大型光学天文台。根据赛什腾山C区的实际测量,夜间台址点气温起伏(峰谷差)中位值仅为2.5℃,这意味着地面层的大气非常稳定。该区域的风以西北方向为主导,风速的中位值小于5米每秒。
对天文观测而言,光学视宁度无疑是最受关注的台址参数。光学视宁度的积分量,即总视宁度一般用DIMM获得。在剔除热点和天气影响后,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DIMM视宁度中位值为0.75角秒,与世界其他顶级天文台相比,基本持平。
数据显示,4200米的赛什腾山C区空气质量优秀,而有限的几次弱沙尘过程很容易防护,对天文观测和设备没有实质性影响。

2021年七夕的银河拱门,拍摄于施工中的赛什腾C点,赛什腾山台址质量的所有数据均在此采集完成。洪文瀚摄

2020年冬季赛什腾山天文基地建设现场雪后夕照,远处是辽阔的柴达木盆地。邓李才摄
冷湖地区天文观测台址的发现打破了长期制约我国光学天文观测发展的瓶颈,不仅为我国光学天文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而且冷湖所在的地理经度区域内,尚属世界大型光学望远镜的空白区,因此也是国际光学天文发展的宝贵资源。
随着更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进一步测试的开展,相信今后冷湖将成为国际光学天文研究的重要基地,成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培育原创性科学成果的重要策源地。
文章来源:《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网址: http://www.dqyhjgxxb.cn/zonghexinwen/2021/0901/548.html